3月11日,学校召开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答辩会。学校理事长、执行校长黄炜,党委书记周怀春,校长助理苏存兴,相关部门负责人,各二级学院院长、副院长、系主任、副系主任及专业负责人参加会议。副校长殷学丽主持会议。

答辩会以学生学习成效与就业质量为核心,运用华为战略管理工具“五看三定”模型,构建“招生-培养-就业”全链条分析框架。通过系统梳理专业发展现状、精准定位雇主核心需求、科学构建人才能力画像,既为专业特色化建设指明方向,也为迎接本科合格评估奠定基础。

会议依次听取思政课程建设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土木工程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财务管理、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汇报,涵盖专业基本信息、市场洞察、战略制定等方面,结合行业发展趋势、学生就业意愿、用人单位需求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等研讨答辩。与会人员交流研讨并提出指导和改进意见建议。

黄炜在讲话中表示人才培养要把握五个关键点,一是思政课建设要围绕学生职业成就感和人生幸福,体现通专融合特色,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,找准问题,深刻认识到“六力”的作用,尤其是思政引领力,要讲好优秀学子榜样故事,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;二是专业建设分析时行业不要过于宽泛,要聚焦,有梯度地分类分析,要回归到学校专业办学定位,聚焦岗位分析目标;三是前瞻布局智能技术类课程,将人工智能、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,重塑面向未来十年的人才培养模式;四是要坚持系统化设计与碎片化改进相结合,以核心雇主需求反向牵引教育教学改革,确保专业建设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;五是要做强大专业,着力提升专业质量,让更多的学生受益。
近年来,学校坚持以 OBE 理念为指导,通过建立“社会需求-行业标准-岗位能力”三级对接矩阵,实现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。本次论证会作为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节点,将推动专业建设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。下一步,进一步深入调研行业、企业、岗位需求,基于产业需求大数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。
审核/赵晓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