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7日,学校在行政楼106会议室召开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校级答辩会。集团教学部教学改革中心主任黄淇、教学改革总监黄辰、专业建设总监任志扬、杨丽芳,副校长殷学丽、二级学院管理干部、专业和课程组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。此次会议由教务处处长赵晓军主持。

会议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目标,运用BML “五看三定”模型,系统分析专业建设现状。聚焦招生、培养、就业等关键环节,深入剖析专业发展瓶颈,精准把握核心雇主需求,科学构建专业人才能力画像,为深化专业改革提供精准方向,助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与专业综合评价工作提质增效。
会议依次听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财务管理、食品科学与工程、土木工程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汇报,内容涉及专业沿革、市场分析与战略规划,结合行业发展趋势、学生就业意愿、用人单位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等研讨答辩。与会人员交流研讨并提出指导意见。
会议围绕提升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,系统部署数据驱动改革路径。集团教学改革中心主任黄淇等逐一给出指导意见:一是构建“岗位-能力-课程”三维映射体系,实施AI大数据精准画像工程,完善校企数据双向验证,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;二是建立“规划-实施-评估”闭环机制,开发就业影响矩阵模型,推行微调研、课程动态优化等碎片化改进策略;三是采用波士顿矩阵评估专业竞争力,精准构建人才能力画像,形成宏观规划与微观调整持续优化机制。

殷学丽表示:要构建动态学情监测机制,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,碎片化改进课程教学内容方法,以雇主需求反向牵引教学改革;要前瞻布局智能技术类课程,将人工智能、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,专业建设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,重塑面向未来十年的人才培养模式;要注重专业特色培育,搭建就业质量评估体系,打造“需求为本、数据赋能、持续发展”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,促进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。
本次答辩会为各专业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,将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提质增效。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深入剖析专业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持续深化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,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审核/赵晓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