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4日,学校组织开展“学生中心、雇主导向”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系列流程专题培训会。会议聚焦“更好的学习成效”和“更高的就业质量”,旨在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。副校长殷学丽、二级学院管理干部、专业负责人、教学质量保障中心负责人及流程与体验中心相关人员参会。

教务处负责人表示:学校过去的专业建设改革依赖自上而下的整体改革,过程复杂,周期长,难以快速响应外部变化和学生、雇主的需求。为解决这一痛点,集团基于前期深入调研(覆盖8所院校、14类岗位、80位专家,召开50余次会议)和充分论证,创新性地构建了这套结构化、模板化的持续改进流程体系。其核心逻辑在于“微改进、横向改”——通过小切口切入、结构化流程、线上可视化管理、闭环实效验证,实现专业建设的“小步快跑”和持续精进。
新流程的核心就是让专业建设能灵活调整、快速响应,而且有头有尾,形成闭环。
“接单”确认问题:学生觉得课程哪里不适应?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多会点啥?主管部门有啥新要求?这些意见都能提上来。问题会被分成两大类:一类是教学本身的(如培养目标、课程内容、考试方式、教材等);一类是保障条件的(如实训设备、师资、竞赛支持等)。不同问题,确认的负责人也不同。
“派单”解决问题:问题确认后,教务处会牵头,和相关的责任部门一起,把大问题拆解成具体的小任务。每项任务都清清楚楚:谁负责干?谁具体经办?什么标准算完成?什么时候干完? 避免推诿和拖延。
“结单”验收效果:任务完成后,得验收!不同的问题,验收的人不同。改得怎么样,要告诉当初提问题的人,也要让教务处、教学质量保障中心这些管理部门知道。所有改进过程和结果,都会在一个线上“数据看板”上展示出来,大家能看到进展和成效,做到公开透明。

为了让老师们尽快上手,流程与体验中心的周嘉宁老师现场演示了这套流程怎么操作,从提问题到验收成果,一步步讲得很细,关键点也提醒到位。
副校长殷学丽表示:各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并扎实运用此流程。一要深入开展专业毕业要求合理性论证,确保培养目标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;二要充分发挥优势专业、规模专业和明星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,组织专题研讨;三要积极探索将改革理念深度融入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的有效路径。她说到:“实现专业建设的线上可视化闭环管理,是筑牢学校长远发展根基、为学生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提供坚实支撑的关键举措。”

为保障新流程高效落地,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迅速组织内部转训,通过步骤详解、实操示范与现场答疑等形式,切实提升相关人员的实操能力。学校将以此次专业建设流程革新为契机,持续提升信息化流程建设与管理水平,为学生成长成才与职业发展提供更精准、高效、优质的教育服务,让“学生中心、雇主导向”真正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强大动能。
审核/赵晓军